苟全性命网

阅兵式背后包含的化学知识

阅兵式背后包含的化学知识

9月3日的阅兵仪式,看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式背激情澎湃。后包含的化学三军将士昂首阔步,知识迷彩战车隆隆前行,阅兵飞机编队呼啸而过……人民军队的式背威武军容,向世界展示出我们国家的后包含的化学军事实力和军事科技的发展进步。而这其中,知识化学科技的阅兵推动作用,同样功不可没。式背

阅兵式上,最受瞩目的知识装备无疑要数空中的战机编队。急速飞翔的阅兵战机在蓝天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烟,使得飞行轨迹与姿态更为清晰可见,式背极大的后包含的化学增强了视觉观赏性。那么,这些五颜六色的彩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要用到化学材料制成的彩烟剂。在飞行表演时,将高沸点的液体发烟剂注入吊舱,通过氮气加压的方式,将烟剂从拉烟喷嘴里“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中,形成高温过饱和蒸汽状混合物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与低温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雾,就会形成浓浓的烟迹。其中,单一的高沸点液体合成的发烟剂能够产生白烟。比如柴油、润滑油、煤油甚至豆油等油液,这类高沸点合适的溶剂经简单加工就可制成白色的拉烟剂。


不过,要形成五彩斑斓的彩色烟迹,却存在很高的技术难度。因为彩烟剂需要在高沸点液体的基础上,再加入适当的染色材料及粘度调节剂、染料分散剂、低温调节剂等化学溶剂进行配比。而各类染料分子升华温度不同,要确保拉烟的染色效果一致,就得为不同颜色的彩烟剂选择温度合适的工业有机染料。同时,要使工业染料尽可能溶解到高沸点液体中,还需要溶解度较高的化学溶剂。而那些溶解度较高的化学溶剂几乎都有毒性。我国早期使用的彩烟剂内添加的染料溶剂多为二甲苯、四氯化酞等剧毒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喷洒在空中,极不环保,同时也严重危害接触彩烟剂的人员健康,地勤人员每次加注彩烟剂都需要使用防毒面具。


为此,我国北空装备部专门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颜色正、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彩烟剂(当然,材料配方是保密的)。从而实现了今天阅兵式上“彩练当空舞”的绚丽效果。

“秀”出烟迹得靠化学解决,而要“隐藏”踪迹同样也有化学在起作用。例如阅兵式上的坦克和军车,都喷涂着新式数码迷彩,能够适应多种环境背景下的隐蔽需求。这也对相关的化学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早期迷彩伪装涂料使用的是传统的硝基磁漆和过氯乙烯涂料,这些涂料普遍存在着附着力、耐磨性、抗紫外线能力不高,易脱落,易褪色等不足。

因此国际上相继研发了耐化学战剂的脂肪族聚氨酯伪装涂料。这种伪装涂料依托数码迷彩伪装技术的发展,对伪装颜色的种类、色度坐标及可见光、近红外亮度因数提出了更合理的分类和要求,不仅提高了伪装性能,而且涂料的化学性能和实用性能也大幅提高,可以满足防止毒剂渗透的要求,且伪装涂层表面的毒剂易于清洗,代表了当今化学涂料的最高水平。近年来,我军也加大了对聚氨酯迷彩伪装涂料的开发应用。

飞机的涂装同样需要相应的化学材料:例如有的隐形飞机表面涂有一种由铁氧体、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超细粉末组成的涂料,当雷达波与其相遇时,通过磁、电、光及活化面积等化学性能的变化,使磁损失加大,起到吸收波、透过波和使波偏振等作用,从而能逃离雷达波的跟踪,达到隐身的目的;还有的隐形飞机发动机外部涂有超高密度的碳质吸波材料,既可以吸收雷达波,也可以控制发动机内部散发的热量。从而躲过红外探测仪的搜索。

当然,关于化学与军事装备的联系,我们以上提到的仅仅是一些皮毛。事实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军事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密不可分。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的标志,就是黑火药和炸药的化学效果的应用。而化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也推动着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是,正如此次阅兵式所展现出维护和平的主题一样,化学的进步也更应用于人类的和平发展。就像阅兵式结尾时放飞的那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同样也是化学科技的充分运用。


众所周知,早期的气球一般都是用氢气灌装,但由于氢气性质较为活泼,极易引起爆炸。所以现在一般用比氢气稍重但化学性质稳定的氦气代替。而在前期的阅兵训练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则是用比空气密度大的氮气反复进行气球充气捆扎训练。

正是经过了无数次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化学技术的运用,才有了今天阅兵式上飞鸽翱翔、彩球升腾的欢乐盛景。


阅兵是纪念胜利、展现军威的盛典。国家强大繁荣,离不开包括化学在内的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感受阅兵带来的震撼与鼓舞的同时,我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让祖国的明天:科技更加昌明,国力更加强盛,前景更加辉煌!



参考:百度百科、航空知识、兵器知识、化学人生


本公众号由 化学+网 www.huaxuejia.cn维护运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苟全性命网 » 阅兵式背后包含的化学知识